全国服务热线:400-6788-213

农业部新型饲料添加剂企业

14年生产经验,保护动物肝胆健康

首页 常见问答

奶牛酮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

2020-03-27 14:34:18 

酮病是奶牛生产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,尤其是在产前21天到产后21天的围产期的奶牛高发,也称奶牛酮血症。奶牛酮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产奶量下降,奶汁泡沫较多,吃草不吃料甚至食欲废绝,排尿、呼吸可闻臭烂苹果味,严重的会出现瘫痪症状,极少数会出现神经型酮病症状。

虽然引起的死亡率不高,但酮病对奶牛场造成的损失却高于其他疾病。因为酮病会引起奶牛泌乳量降低、乳品质降低、繁殖率降低,增加治疗费用,且此病久治不愈、反复发病会导致奶牛的淘汰率增加。据国外的统计,一例发生酮病的奶牛带来的损失约211美元,包含治疗费用、增加的淘汰率以及降低的产奶量所产生的费用等,牛群中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每上升1%,每头奶牛每天的经济收益会降低0.015美元

奶牛酮病的本质是饲粮中糖类和生糖物质不足,引起奶牛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,导致体内产生大量酮体的一种群发性代谢病,引发奶牛低血糖症、产奶量减少、消化功能紊乱、运动障碍,并形成酮乳、酮血和酮尿。

奶牛发生酮病的原因:

一、在泌乳早期,奶牛的采食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泌乳需求,往往会出现能量负平衡。

这是由于奶牛在产后4~6星期就达到泌乳高峰,但大约在产后8~10星期食欲才能够恢复正常,并使采食量达到高峰。此时奶牛摄入的葡萄糖和能量无法满足其机体泌乳所需要的能量,机体会动员储存的脂肪等非糖物质,经糖异生途径在肝脏内合成葡萄糖或糖原,但缺乏生糖物质,肝脏只能把有限的脂肪转化成糖原,糖异生的中间体乙酰辅酶A会转化生成大量酮体。

当奶牛进入高产期时,必然会促使这种不平衡状态进一步加重,使机体开始动员肝糖原、体蛋白和体脂肪,生成过多的酮体,进而引发酮病。

奶牛3.webp

二、“奶牛体况肥胖”或采食的青贮中含有过高的丁酸也会导致奶牛发生酮病。

奶牛在干奶期摄取过多的能量或者干奶期持续时间过长,会导致机体在产前体况过度肥胖,从而严重影响其产后采食量的恢复,导致机体缺乏生糖物质,出现能量负平衡,生成大量酮体,最终引起发病。

对于奶牛酮病,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加以防控:

一、控制干奶前期的奶牛体况,防止过肥。控制奶牛产前围产期体况评分在3. 25分左右,把大于3.5分体况的奶牛控制在总群体的10%以内。

二、提供足够的饲料能量浓度,保证围产期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。可以在饲料中直接生糖前体物质添加丙二醇和丙酸盐等,降低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浓度,同时围产期要杜绝饲喂富含丁酸或质量差的青贮。

三、对于酮病风险较高的奶牛,在围产期和泌乳期可以饲喂胆汁酸每头10~15 g/d,能促进肝脏利用甘油三酯合成和分泌极低密度脂蛋白,能够控制脂肪肝且对防治酮病起到一定的作用。

奶牛4.webp

发病率极高的奶牛酮病严重影响奶牛场的经济收益,我们在生产中必须提高干奶期和围产期等各方面的营养和管理,以减少发病率。

网友热评